联系我们

冯谦

性别: 男

出生日期: 1982年6月

现任职称: 教授

E-mail: fengqian@whut.edu.cn

个人简介

现任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、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导/硕导(学博/学硕),安全工程、工程管理专业硕导(专硕);兼任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博士生导师、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硕导(学硕)。

招收专业为:工程类,以及信息、光电、机械、自动化、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等专业的毕业生,在工程安全、防灾减灾、人工智能、光纤传感、机器人等领域具有研究兴趣者优先。本课题组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,欢迎数理和计算机功底好的同学报考!

研究方向及领域

1、重大基础设施靶向高效延寿、灾变预警、安全防护与智慧运维;

2、空-天-地协同的动态感知理论与智能装备;

3、工程防灾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。

科研工作及获奖情况

长期致力于工程安全与灾害防治、智能材料与结构健康监测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工作,擅长运用传感与物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土木工程、地震工程、安全科学与工程、光学工程等交叉学科,解决工程安全问题及面向“全灾种、大应急、大安全”领域的教学、科研与实践中的疑难杂症。尤其在压电陶瓷与多芯光纤传感的理论研究、系统研发和工程应用方面有深厚造诣。相关研究成果经院士专家组及国家权威机构鉴定,达到:国际领先水平,并成功应用于多个国家重大工程。

近年来,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,主持各类横向项目百余项,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(其中SCI论文33篇),获授权国家专利30余项(其中发明专利11项),编制技术标准5部,审查规程2部,出版科普音像作品1部,培养研究生30余名,受邀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10余次。获全国防灾减灾千场科普讲座“优秀讲师”、ESI全球高被引论文、英国物理学会“中国高被引学者奖”、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等(均排1)、湖北省“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先进个人”、湖北省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个荣誉奖项。

研究生培养情况

现任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、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导/硕导(学博/学硕),安全工程、工程管理专业硕导(专硕);兼任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博士生导师、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硕导(学硕)。

招收专业为:工程类,以及信息、光电、机械、自动化、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等专业的毕业生,在工程安全、防灾减灾、人工智能、光纤传感、机器人等领域具有研究兴趣者优先。本课题组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,欢迎数理和计算机功底好的同学报考!

代表性科研成果

‍主持科研项目(列5项代表性课题):

[1]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项目批准号:52278321,多芯光纤桥梁动力响应感测机理与损伤识别方法研究,2023/01-2026/12,主持;

[2]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项目批准号:51878628,碳纤维复合多芯光纤布及其结构加固与监测一体化系统,2019/01-2022/12,主持;

[3]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,项目批准号:51608493,基于波动理论的地下钢筋混凝土管道损伤智能监测研究,2017/01-2019/12,主持;

[4]武汉理工-汉江城建工程技术联合创新中心2024年度重点项目,2023/12-2028/12,主持;

[5]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项目批准号:2017CFB509,钢管混凝土拱桥内脱空病害的压电智能监测及传感机理研究,2018/01-2019/12,主持。

编制规程(列5项代表性工作):

[1]行业标准《高层建筑地震安全监测与评估规范》,中国地震局委托;

[2]《既有建筑物危险性鉴定技术规程》,湖北省住建厅委托;

[3]《湖北省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实施方案》,技术负责人;

[4]《武汉市房屋安全鉴定技术规程》DB4201/T537-2018,主要起草人,2018年5月14日颁布实施;

[5]武汉市地方标准《武汉市地面沉降受损房屋修缮技术导则》(武房发【2016】91号),主要起草人。.

发表论文情况(5篇代表作):

[1] Feng, Q., Liang, Y., Tang, M., & Ou, J. Multi-parameter monitoring for steel pipe structures using monolithic multicore fibre based on spatial-division-multiplex sensing. Measurement, 2020, 164, 108121(SCI);

[2] Feng, Q., Tang, M., & Ou, J. Monolithic multicore fiber based multi-parameter measurement based on spatial-division-multiplex sensing mechanisms. Measurement, 2019, 151, 107128(SCI);

[3] Feng, Q*.; Ou, J. Self-Sensing CFRP Fabric for Structural Strengthening and Damage Detec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. Sensors, 2018, 18, 4137(SCI);

[4] Feng, Q., Kong, Q., & Song, G*. Damage detection of concrete piles subject to typical damage types based on stress wave measurement using embedded smart aggregates transducers. Measurement, 2016, 88:345-352(SCI);

[5] Feng, Q., Kong, Q., Huo, L., & Song, G*. Crack detection and leakage monitoring on reinforced concrete pipe.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, 2015, 24(11):115020(SCI);

授权国家专利(列5项代表性专利)

[1]发明专利:冯谦、欧进萍、唐明、梁亚斌、张作才.一种基于多芯光纤的多参量光纤传感仪器和传感方法,ZL 201910764600.8;

[2]发明专利:冯谦、欧进萍、梁亚斌、唐明、吴昊.一种多参量光纤同步传感采集仪和传感采集方法,ZL201910764599.9;

[3]发明专利:冯谦、唐明、梁亚斌、吴昊、马天骄、赵灿.一种多参量分布式光纤传感的方法和系统,ZL202210047800.3;

[4]发明专利:冯谦、唐明、张作才、赵灿、马天骄、吴昊.一种长距离分布式光纤高频振动测量的系统和方法,ZL202210048025.3;

[5]发明专利:冯谦、罗登贵、 陈蜀俊、黄广思、谭亦可.自动遥测钻孔测斜装置,ZL 200910273492.0;‍

上一页 [1] [2] [3] [4] [5] 下一页

网站备案号:鄂ICP备05014652号  网站标识码:bm53170001

版权所有: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【网站地图】   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959
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洪山侧路40号   邮箱:iscea2025@163.com   联系电话:027-87114166